学术理论
小幅水粉风景的写生技巧
发布:admin 时间:2014-10-22 19:10:32
风景写生是绘画艺术的必修课,它是直观感悟自然、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。风景画越来越被人们赏识和喜爱了,它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。优秀的风景画是画家长期置身于大自然,去寻觅、发现其中的美,通过大量的写生加以提炼、取舍、强化、升华使之成为富有情感内涵、意境深邃的艺术作品。同时,风景写生的实践让画家与大自然保持密切的联系,使灵性得到陶冶;从学习绘画的角度看,大自然是色彩训练的最好课堂,它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色彩变化和神奇美妙的动人景象,尤其对于初学色彩画的人,通过风景写生的实践,才会获得精湛的技巧和独具生命力的色彩语言。
二、写生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
仓促上阵,面对自然景物感受强烈,心情是激动而急迫的,往往沉不住气,不加审视,未经有序的思维转化(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),就匆忙地画起来了,开始热情很高,但笔下错乱,这种状态是画不好的。
如何解决?不论什么情况下,动笔之前要保持沉稳的心态,在选景、构图、起稿时要默察静思,将抽象的感受落实到具体的形象色彩语言上,想到如何开始——进行——结束,心中有数了,再果断迅速下笔。画画慢就是快。这里有个道理:慢才稳,稳才会考虑周到,这样下笔才会有序而正确,画面是在建设中渐入佳境的,否则下笔铸错,步步错,到后来就难改了。
写生中应经常自问自答,犹如内心有位老师在不断提示你。尤其是开始阶段,如为什么选这个景?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?画面的色彩基调是什么?哪里最亮?哪里最暗?哪里最暖?哪里最冷?画的眼睛(焦点)在什么地方等等?这样有序的想一下,便可以开始,其实不会用很长时间。
抓不住色调。写生色彩色调是第一位的,没有色调的画,只能是颜料的堆砌,谈不到美和情感的表达。“调”一词是由音乐术语中借用来的,音乐的“音调、曲调”,泛指为旋律,旋律即是不同的高低音符,有序的排列,组成一个有强弱节奏变化的和谐统一的曲子。色彩画的色阶相当于音符,它有序的变化才会组成有旋律的色调。
抓不住色调的主要原因是对色调的理解、重视不够,画时表现在观察上,看到的是眼花缭乱色彩斑斓,而没发现丰富变化形成的统一、和谐而有个性的整体。其实怎样看,才能怎样画,看明白了才能画明白。
中国春秋时代哲人老子在论宇宙规律中提出: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。色彩中的一就是色调(基调),就是整体;二就是对比色,是统一体中矛盾的双方;三是由对比色形成的变化万千的丰富色。当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丰富的色彩变化时,要善于从冷暖对比的系统中看到它的统一性,把万千的色彩变化归到一中去,抓住了一,就抓住了色调。
画面色彩常常出现脏、发黑发灰的毛病。一般讲画面色彩上的问题是色彩关系不对造成的,究其原因有观察方面的,比如缺乏从整体联系比较去看,大的色块不分明,过多看到局部小的变化,这样在画面上必然出现繁琐、杂乱的状态,局部色彩变化过多,反而相互抵消了。还有使用颜料上的原因,如画时油与色调的过多过杂,或者在画面上反复的过多(和泥),致使色块失去应有的倾向及纯度。颜料调和规律是三原色相调,即变为黑灰色,一个原色与对比的间色相调和也是黑灰(如红与绿、黄与紫、蓝与橙),因此用色不注意量及纯度的调和,很容易造成色彩灰暗,即使局部色没调在一起但由于相间的色用得过杂,在远距离看,形成三原色的视觉混合,也呈现黑灰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首要的是把握大色块对比,远距离看画,颜料不能调得过熟,可以抛到画上调。
再有一个原因是经验方面的,有些人习惯坐着写生,画面离眼睛很近,虽然画得十分认真,但完成后一退远处看,却觉得很不理想,觉得色彩没有力度,因此要经常退远看。在室外画写生有时拿回室内看也觉得发黑,因为在外面天光、阳光都很强,室内光弱,造成差异,在室外画,应避免阳光直射画面,并要注意画面本身的对比关系
三、如何观察、分析写生色彩
写生色彩是由光源色、固有色、环境色及空间色彩透视诸因素形成的,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,相互制约,虽然有一定规律,但在具体条件下画写生所呈现的色彩又是变化多样的,只能通过正确的观察方法去发现、认识,再表现。这种正确的方法就是整体观察,其实它既不神秘也不难懂,但若能做到却非易事,它需要长期严格训练去解决。它是写生色彩入门的法宝,有了它你面对任何写生课题都将迎刃而解。具体做法是:学会一眼望过去的本领,不要把眼睛盯在具体的地方,而是同时的看,在看的时候要联系比较,比较的诀窍是类比,即找相同类的因素比,如比明度:亮色与亮色比,重色与重色比;比冷暖:冷色与冷色比,暖色与暖色比;比色相:红的与红的比,绿的与绿的比……等等,这样比才能将复杂的色彩条理化排成队,既看到了之间的差别又不会乱,所说的需要长期训练,就是要养成这样观察的习惯,一但有了这个能力做起来是极为迅速的甚至瞬间就获得了这一切。但初学者不能急,开始宁肯慢些,做得要严格,因为不会观察就看不到色彩关系。